新闻中心

第41集:教育家吴汝纶家族(2)——巾帼奇才吴芝瑛
来源: | 作者:岱鳌文旅 | 发布时间: 2022-09-17 | 1063 次浏览 | 分享到:


前言

  “从岱鳌山发脉”的传说自古由来,寓意深奥。安徽岱鳌山地区流传着诸多上古神话传说,伏藏的秘密正在揭开!

    2022年4月,原创作品《秀月说岱鳌》系列短视频应运而生。神话中的神话,传说中的传说,故事很精彩。静心细听岱鳌山女儿的述说,你会发现闻所未闻的岱鳌山奇观、奇迹和神话传说。微博、视频号、微信公众号、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同步发布。敬请大家搜索“秀月说岱鳌”,收看全集,它会带给我们全新的认知。

    认祖归宗,正本清源,“让岱鳌山走向世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信念。岱鳌山的未来已来,水滴石穿,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捧着一颗心,走过十二年路,岱鳌山女儿魏秀月柔肩担道义,率领着岱鳌文院创始团队,励精图治,全力以赴。“让岱鳌山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岱鳌山”的愿景一定会实现。 

    2022,鸿福高照岱鳌山,感恩一路有您。

岱鳌山下的高甸吴氏家族,诞生了晚晴教育家吴汝纶、 巾帼奇才吴芝瑛和辛亥革命元勋吴樾等仁人志士,影响着中国,改变着世界。



吴芝瑛书法、文章、诗词三绝

吴汝纶先生的侄女吴芝瑛是近现代著名的女书法家,也是革命志士和女中豪杰。1867年生于岱鳌山下诗书之家,任侠好义,是中国民主革命志士秋瑾的结盟义姐。她还在闺阁中时,就在家乡享有“书法、文章、诗词三绝”的美誉。


吴芝瑛冒死义葬秋瑾

 

吴芝瑛居在北京时,与女侠秋瑾近邻,成为至交,曾发起组织“妇女谈话会”,倡导慈善爱国。1904年,吴芝瑛资助秋瑾去了日本,后来秋瑾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07年,秋瑾于绍兴被害,吴芝瑛闻讯,悲痛欲绝,冒死将秋瑾埋葬在西湖湖畔。吴芝瑛还悲伤的为秋瑾撰写了《秋女士传》,《秋女士遗事》之书。书中详记秋瑾平日行事、报国壮心及视死如归之大义,为后人研究秋瑾革命故事留下史料。并亲笔为秋瑾墓碑题字"鉴湖女侠秋瑾之墓"。又于住宅"小万柳堂"院内建"悲秋阁",题联曰:"英雄尚毅力,志士多苦心"。

当年,吴芝瑛和结盟义妹徐自华冒险义葬秋瑾的壮举毫无疑问地触怒了清廷。吴芝瑛一腔正气,毫无惧色,她致书两江总督端方,郑重声明:"是非纵有公论,处理则在朝廷,芝瑛不敢逃罪。"一时间,其命运受到各国舆论关注。英国《泰晤士报》在头版刊登吴芝瑛大幅照片,发表她的美国女友麦美德撰写的专文,声援吴芝瑛和徐自华。迫于中外舆论的强大压力,清王朝未敢贸然加害于吴芝瑛。


 吴芝瑛痛斥袁世凯  

 

吴芝瑛还有一个不太为人知的身份,她是窃国大盗袁世凯的亲家母。吴芝瑛小女儿许配袁世凯之子。1915年,袁世凯称帝,吴芝瑛不顾两家的儿女婚约,毅然奋笔疾书,给袁世凯写了一封万言信,痛斥袁世凯篡国夺权和违背民意,直言不讳地要袁世凯下台。她在信中写道:“公朝去,而吾民早安;公夕去,而吾民晚息;公不去,而吾民永无宁日。”从中足见吴芝瑛的大义凛然。




吴芝瑛舍财救人 捐产办学

 

吴芝瑛曾变卖了家中珍藏的董其昌手书《史记》真迹全部,得数千金,替误落风尘的上海滩才女李苹香赎身。

光绪二十四年(1908),吴芝瑛在父母去世后,秉承先父"恤民兴学"遗志,曾筹款赈济苏、皖灾民。为启迪民智,教化乡邻。之后将其父亲原籍之田地、房产,约值银万两,悉数捐出,在距离岱鳌山十多公里处的枞阳县浮山西麓创立鞠隐小学堂。自此,当地学风宏开,该校一直沿办至今,现已扩建为“鞠隐中学”。岱鳌山当地人民,至今仍颂扬吴芝瑛捐产办学的义举。

1934年,吴芝瑛病逝于无锡故居。举殡期间,无锡各界人士和市民伫立道旁默哀,吴芝瑛的灵柩上附着国旗。1998年,黄梅戏舞台剧《风雨丽人行》演绎的就是岱鳌山人吴芝瑛与女侠秋瑾的革命故事。


结语

 

岱鳌山名媛吴芝瑛,风雨丽人,巾帼奇才,一腔正气与铁血豪情,影响中国国运,跨越时空100多年。

下一集,我们接着说。

 编辑:觉自然

 审核:魏秀月

岱鳌文院.龟园生态苑研学基地

坐落中国.安徽.岱鳌山

位于神秘的地球北纬30度线

鸿钧老祖创世纪的道场,从岱鳌山发脉!


岱鳌文院 . 龟园生态苑研学基地,欢迎您的到来!



   ~~快向亲友们分享这个好消息吧~~

| 根在安徽  爱在安徽 |

  “岱鳌山”地处皖中,位于地球神秘的北纬三十度线,隶属于安徽省合肥、铜陵、安庆三市,坐落于庐江、枞阳、桐城
三县市交界处,距离省会合肥市80公里。其显耀地理区位、满山灵峰活石、诸多神话传说、众多名人望族、密布庙宇古刹、
多元文化遗存、红色革命胜地、独特民俗风情、发达交通枢纽、殊胜的原生态资源,诸多核心价值元素汇聚一山,举世罕见!
“岱鳌山”顾名思义,至高无上的龙祖神山!我们的先祖早已将宇宙的秘密藏在汉文字里。让我们走进岱鳌山,见证奇迹,
领受奇迹,成为奇迹!





世界文化看东方   东方文化看中国
中国文化看安徽